太極拳論言:「陰不離陽 陽不離陰 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及太極拳經言:「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

拳論之「陰陽」與拳經之「虛實」皆為拳架與推手訓練之關鍵技藝,先師認為廣義的「陰陽」可以區分為動靜、虛實與剛柔之變,以身體的結構而言,雙腳宜分虛實,雙手宜分動靜,整體的身軀宜有剛柔之分,所以在拳架與推手互動中,若能兼顧動靜、虛實與剛柔之變,即是邁向身手輕靈的途徑,也是達到懂勁之法門。

「陰陽」之變是要促進身體氣血之循環,太極拳論言「雙重則滯」犯了雙重的毛病,身體的鬆柔與輕靈感將會消失,要進入聽勁、懂勁階級神明的境界將如緣木求魚。易簡太極拳架的雙腳是要百分之百由單腿支撐身體重量,無論是前弓步、後坐步、中定或左右轉皆如此,這是為了避免雙重,而單腿支撐身體的重量且要保持「中正安舒」,必須身體重下沉且膝蓋超出腳尖10公分,這是先師經過數十年反覆演練後所得到的經驗值,雖然有人質疑超過腳尖10公分不合乎武術功能,且有傷到膝蓋等問題,但先師享壽九十有一,生前沒有膝蓋的問題,沒有高血壓的問題,心肺功能超乎常人,門下弟子也傳承此一腿力訓練要訣,在推手「以柔克剛」技藝的表現上,也頗獲好評。宋師認為身體下沉後膝蓋超出腳尖10公分,配合「縮臀鬆腰」的要領達到「鬆腰落胯」的動作,使氣沉丹田。這也是訓練腿力的方法之一,利於防守走化,而兩腳在反覆的陰陽交替過程中,腿力在不知不覺中增長,帶動了氣血的運行,氣血暢通身手自然輕靈敏銳。

常見的雙重如(1)身體重心下沉膝蓋彎曲,雙腿為平行步或弓箭步時,兩腿平分身體的重量。(2)推手時左右兩手同時施力。(3)單手與對手糾纏堅持不肯罷手。傳統太極拳架訓練時強調「逢轉必沉」,也就是左、右轉時必須先要求單腳支撐身體重量,使不負重的另一腳能靈活轉換,這是基本的腿力訓練法,進階的腿力訓練法是不論平行步、前弓箭步或後坐步皆要能單腿支撐身體,且身體保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若兩腿以平行步下沉時,旁人無法分辨雙腿的虛實,即是境界提升的指標。在推手互動中無論是雙手或單手施勁與對手纏鬥皆是雙重的弊病,無論對手運用何種招法,雙手或單手皆不能有任何頂抗或丟失逃跑的現象。務必達到處輕靈,處處鬆柔,絲毫沒有任何頂抗即是避免雙重最好的方法。

太極拳經言:「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這是說明在太極拳架與推手互動中,身手前後、左右、上下的對應關係,也是陽陰之變的哲理,而陽陰之變的要訣在「用意不用力」,也就是藉由意念的導引,在拳架的變動過程中不會輕易被查覺,在推手互動中讓對手不知不覺的陷入險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