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三十年書中,以太極拳推手「以柔克剛」的技藝、道德經的哲理及台灣民間鄉土的生活本質為主軸,獲得美國讀者很大的回響,如教學筆記中「當局者迷的太極拳之道」,是以台灣人常用的成語「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來說明太極拳法「手隨腰腿而動」的要義,手臂在推手的功能是探聽與傳遞能量的橋樑,必須隨時保持輕靈敏銳,在推手互動中感應彼此虛實、動靜與剛柔的變化,以備等待最佳的時機傳遞整體的能量,所以手臂所扮演的是「被動者」的角色,必須隨腰腿而動,如鄭曼青大師言:「太極不動手」,太極拳經言:「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又如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被動的手臂具有虛靜而後觀照的妙用,這是太極拳推手「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所必須具備的要訣與認知。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敦頤太極圖說言:「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這是宇宙生成的原理,也是太極拳「以柔克剛」技藝生成的哲理。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武術更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內涵競技、文化與哲學的領域,中國大陸自1966年連續10年的文化大革命,老一輩的武術家受到無情的摧殘與蹂躪,幾乎斷送傳統武術的命脈,台灣有幸能有鄭曼青大師及宋志堅老師先後抵台,延續鬆柔武術的命脈。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一般常理而言,兩者相互較量時,強勝弱,快勝慢,有力勝無力,弱者永遠也無法取得抗衡與優勢,唯有應用整體能量的組合,才有機會取得先機,這是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技藝。定步推手因步法受限,不得任意移動,身手被迫使出渾身解數,去面對彼此的招法,而弱小者雖然無法在正面的對抗中取得優勢,但可以藉由身手的輕靈及鬆柔來化解強力,或是以牽動、順勢的技巧來克制對手,這是定步推手一直被採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早年學推手時,老師皆以定步推手為入門,且以防守走化為主,不得有強力發勁或主動積極的進攻招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身手柔化的能力自然被啟發,當身手輕靈鬆柔時,即可施展「引進落空」及「順勢借力」的技藝。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 5月28日至6月2日獲台商楊董事長 永祥之邀,帶領吳聖瑋、林新順及吳聖賢等3位年輕的弟子前往珠海、肇慶、江門、北山舉辦太極拳推手教練及裁判講習會,行前我們在台北先購置定步推手用的泡棉,空運至珠海,由楊 董事長的公司製作成定步推手用的腳踏墊,贈送給珠海、江門、肇慶、佛山、廣州、北山等地區的推手訓練場,讓各地區的同好適應腳踏板上競技的感覺,以便在講習會中讓與會者理解規則及招法應用的要領。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屆樂活盃全國太極拳錦標賽,於2016年6月19日在新北市的板樹體育館舉行,太拳推手首次列入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友誼賽項目,來至全國各地的14個團隊,140位選手分成兩組以循環賽的方式進行友誼賽。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首屆的太極拳推手比賽於1974年由宋志堅 宗師主辦,規則強調鬆柔走化及發勁的技藝,是現在定步推手規則的前身,1977年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主辦第一屆全國中正盃太極拳錦標賽,競賽項目包括拳架與推手,筆者於1985年開始參加海內外的推手比賽,至2000年選手生涯結束後,獲聘擔任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裁判長至今,歷經選手及裁判等工作的洗禮,並獲邀前往印尼、日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奧地利、阿根廷、中國大陸等國家授課,參與海內外地區的裁判與切磋活動,見證太極拳推手技藝的發展過程,接觸過世界各地的一流好手,下列就個人在世界各地推展太極拳推手技藝的經驗與心得,提出來與同好分享。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1屆易簡盃太極拳錦標賽,首次列入團體推手友誼賽項目,計有9個隊伍135人參賽,爭取前三名的獎盃,比賽因時間的問題,將原先每隊競賽8分鐘改為6分鐘,每2分鐘交換一次對手,比賽評分方式分為下列4大項: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9月24日至2016年5月19日獲易簡太極拳大師兄胡惠豹之邀,每週四早上7:00-8:30前往國父紀念館班指導同學進階推手技藝,這是兩期的課程,國紀班成立於1982年,有資深的教練團及學生群,使我有機會一窺60歲以上的長者,他們學習太極拳的能力與態度及訓練過程中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反應。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人達先生1937年生,是前中華民國奧會副主席,也是達欣工程公司的創辦人,去年7月他邀請我去他府上指導太極拳架與推手,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自我的要求很嚴謹,能有機會與他相處,吸收他的生活經驗,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寶貴的體驗,活到老學到老,可以從他的身上獲得見證,80歲的生活還是可以那麼精彩。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