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屆的太極拳推手比賽於1974年由宋志堅 宗師主辦,規則強調鬆柔走化及發勁的技藝,是現在定步推手規則的前身,1977年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主辦第一屆全國中正盃太極拳錦標賽,競賽項目包括拳架與推手,筆者於1985年開始參加海內外的推手比賽,至2000年選手生涯結束後,獲聘擔任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裁判長至今,歷經選手及裁判等工作的洗禮,並獲邀前往印尼、日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奧地利、阿根廷、中國大陸等國家授課,參與海內外地區的裁判與切磋活動,見證太極拳推手技藝的發展過程,接觸過世界各地的一流好手,下列就個人在世界各地推展太極拳推手技藝的經驗與心得,提出來與同好分享。

2016西班牙 武術公開賽

青壯年時期在公園裡常看到太極前輩在切磋推手時兩腿下沉定位後,任憑青壯者用盡全身的力氣,也無法動搖他的根基,後來進入宋師門下後才了解那是鬆腰落胯,氣沉丹田,身手輕靈而展現落地生根的定步推手功夫,所以定步推手被普遍認定為檢驗腿力、腰力及身手鬆柔的競技方式,在國外有人翻譯成限制步,但因為步法受限,常被誤認為設限技藝的發揮,只適合在自家的場子切磋,不宜登上競技舞台,因此常常引起議論。數十年來反對者總是認為競賽規則設限技藝的發揮,但一個不完美的競賽規則,能走過40餘個年頭,而且每次比賽總是可以吸引不同階層的人士參加,這是很矛盾的現象,也必定有它的特色與吸引人的地方。在台灣或世界各地,只要有推手的場子,定步推手很自然的成為一種切磋的方式,已成為太極拳運動共通的語言,大家見面時總是以:「推一下吧!」來相互招呼。近幾年在台灣北、中、南各地舉辦的推手切磋大會,參加的人數場場爆滿,場內數百人很有默契的搭手後開始相互競技,彼此在切磋的過程中盡情的施展各自的技藝,並談論訓練的哲理,也有很多國外的文化觀光團指定要體驗太極拳定步推手。定步推手能引起國內外老、中、青皆能參與的競技活動,其吸引人的地方,個人認為它在競技過程中,具備公平性、安全性、趣味性、競技性、啟發性及富有高深的哲理等等特色。

2016廣東珠海 推手講習會

參與者依個人的年齡、體能及各種不同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筆者每年獲聘前往海外授課時,定步推手技藝是各國同好指定要上的課程,去年在阿根廷舉辦的第二屆泛美盃推手錦標賽,及今年在西班牙舉辦的世界推手錦標賽,皆採用台灣制定的定步推手比賽規則,大陸廣東省地區的太極拳同好也在積極訓練定步推手,希望有機會來台灣交流切磋推手技藝。定步推手比賽最為人詬病的是步法受限,不能任意移動,使招法無法全面施展,但它最大的特色也是因為步法受限,必須靠身手去化解來勢,展現鬆柔走化的能力,以便發揮「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技藝,若失去了定步的設限,能否有身手柔化的技能及「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技藝,這是主辦單位所顧忌的,所以台灣最高水準的全民運動會太極拳推手競賽項目,在預賽及複賽是採用定步推手,決賽才採用定活推手,目的是希望引導選手朝「以柔克剛」的技藝邁進,避免太極拳推手技藝偏離鬆柔技藝的方向。

2016阿根廷 第二屆泛美盃太極拳錦標賽

筆者在選手階段因受限於訓練的場地,只能在公園或狹窄的室內場地練習,所以練習活步推手的機會很少,但我將定步推手的技藝,應用於活步推手場上,還是能過通過不同對手的考驗,獲得台灣區運動大會太極拳推手項目的冠軍,在活步推手比賽中施展「以柔克剛」的技藝,尤其是鬆柔走化方面的技能,宋師曾一再要求弟子必須用自己的身手去化解對方的招法,不可輕易移動步法,他老人家常言活步推手的場地直徑是6公尺,對一個經過嚴格的定步推手訓練者來說,6公尺直徑的空間太奢侈了,「以柔克剛」技藝的施展只要半步就足也!

2016廣東省肇慶 推手講習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