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八法與揣摩五法是身手走化、招法應用及感應彼此氣勢消長的兩大核心技藝,而五行步法(進、退、顧、盼、定)是延續招法及氣勢不可缺乏的關鍵技藝。

宋志堅老師在訓法中依序以前弓步、後坐步,左轉、右轉及中定等名稱命名,另外進階的進步跟步法及退步跟步法則是應用於活步推手,在太極拳推手互動中向前弓步發勁是最常被應用的招法,但前弓步在發勁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前傾的動作,反而讓防守者有機可乘,所以後坐步防守走化的技巧是體驗「以柔克剛」技藝的最佳途徑之一,但防守走化者必須先退讓,引導進攻者的身手進入可以施展招法的位置,而後坐步的深度、高低差及單腿支撐身體重心的能力,也成為「以柔克剛」招法成敗的關鍵。

後坐步是訓練推手走化最重要的基礎功夫,尤其後坐的深度與高低落差考驗腿的肌耐力,鄭曼青大師所言:「吃虧即是佔便宜」,當對手向前按發時,不但不強力頂抗,反而以後坐步引導對方的身手向後退讓,從表面上看似「無為」、「無用」,其實不然,在後坐步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身手的聽勁,辨識對方招法的方向及身體的重心與速度,同時培養腿力,已邁向「無所不為」及「大用」的哲理。能在後坐步的標準位置上,任憑對手施展任何進攻的招法,身體依然能保持平衡穩固者,表示自己上身的鬆柔能力及腿力已達一定的水準,因為後坐步依宋師的標準,必須收臀鬆腰且湧泉、惠陰、百會垂直一線,通常需要每天數小時不斷的訓練至少3~5年,才能進入施展「以柔克剛」技藝的階段。此時,身手具備鬆柔與輕靈的聽勁,能在最短的時間、距離及最小的角度與位置就能辨識出對手的企圖心,如十三式行功心解言:「先求開展,後求緊湊,即可臻於縝密矣。」只要對手稍有前傾或偏失的現象,即是展現「以柔克剛」技藝的時機。在推手互動中要以後坐步的招法來克制對手,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礙,要有不怕輸,不怕被推倒的心理準備,因為初學者在這個位置很容易會被發出,總是覺得很脆弱,但若能在反覆失敗的過程中獲得經驗,無形中培養輕靈、黏貼的手感及腿力,等時機成熟自然會水到渠成。

後坐步處於最脆弱的防守位置,沒有向前發勁的機會,也沒有退路,所以很容易引誘對方出手,使防守者有機會反覆演練鬆柔走化的機會,而且防守者只能應用上下的空間及有限的左、右轉角來施展順勢與借力的招法,俗語說「狗急跳牆」,危機就是轉機,在最危險的地方若能冷靜的應對,反而能將身體潛能激發出來,只要能克服心理障礙、放鬆身、心、靈,在推手互動中不斷的反覆揣摩,依循身體各環節的結構走化,不但不會受傷,更能在不知不覺中增長聽勁與腿力,施展「以柔克剛」的技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