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架與推手技藝常會應用到物理學的「慣性定律」、「動量」及「衝量」等等原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也叫慣性定律(inertia),在物理學上分為靜止與運動中物體的慣性,靜止物體的慣性,如靜止的汽車向前行駛,車上的人會往後仰、抖動衣服灰塵會被甩落,運動中物體的慣性,如汽車緊急煞車,乘客會向前傾;短跑選手抵達終點時,無法立刻停下來。
 太極拳經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鄭曼青大師言:「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等等訓練法,其要訣是手隨腰腿而動,這也是慣性定律,太極拳前輩以「拳勢」來稱呼,宋志堅老師的自然運動八法稱為「趁勢前進」法,是勢與勢之間銜接的技巧,也是動靜、虛實與剛柔等對應現象,相互依存的樞紐,太極拳經言:「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凸凹處,毋使有斷續處。」而身手輕靈周身節節貫串的要訣,是隱藏在自然的慣性定律中。在推手應用上「動量」及「衝量」是我們常應用到的定律,物理學稱為運動中的慣性(momentum)。

衝量=動量變化;  F×t=m×v

F:作用力      t:作用的時間       m:質量      v:速度差

「衝量」越大對物體的動量變化也越大,即可使物體的速度變化量增加,想要增加物體的「衝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延長力的作用時間及增加作用力的強度,如高爾夫球選手的揮桿動作,及棒球打擊手要擊出長打或全壘打時,除了要奮力一擊外,另一重要的動作是要伸展手臂的長度及弧度,才能使球朝更遠的方向飛行。又如颱風、龍捲風、海嘯等等天然災害,作用力越大施力時間越久,所展現的威力也將更驚人。前文言:「發勁的過程是要先有牽引的技巧,最後再將對手發出」,牽引是要延長作用的時間,造成身體的慣性,使對手失衡再藉由「運動中的慣性」在不知不覺中將對手發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