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涵拳架、推手技藝及老莊道法自然的哲理,拳法是依據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式體用歌訣、十三式行功心解、推手歌訣等經典的要義所構成的技藝,如楊、吳、陳、孫、鄭子等等太極拳架,拳架由5種步法(進步、退步、左轉、右轉、中定),及8種手法(掤、屢、擠、按、採、挒、肘、靠)所組成,配合身體九大環節(肩、肘、腕、頸椎、背脊、腰、髖、膝、踝)之鬆定及兩腿之虛實、兩手之動靜與身手之剛柔的變化,產生連綿不斷的拳勢。另拳架與推手技藝是體用相連不可分離。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者,陰陽之變換也,拳法之陰陽內含虛實、動靜與剛柔之變;虛實為根,剛柔為體,動靜為用,動在腰腿不在手,靜在心意不在身,動則求鬆、求變、求靈,靜則求定、求穩、求安,而鬆定存於一念之間,鬆可至柔,定可至剛,至柔無孔不入,至剛無堅不摧,需知「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技藝之關鍵在「先至柔而後能至剛」。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恩師曼髯公為適應時代「惜陰」需要,簡化長拳為四十七勢,命名曰簡易三十七式,志堅早年拜習此拳,確得優異之效驗,因而放棄前習二十年功架,但為保全傳統文化起見,乃將昔日所習楊架長拳三十七基式所遺十一式重行收納,並加銜接六勢,合計六十有四,恰好吻合易卦天地之數,習之數年,深感相得益彰,乃邀同門陳紬藝兄稟明曼青師,朝夕有閑練習易簡六十四勢,事忙則去拾遺而習簡易三十七式,門下傳習皆從所願,或謂易簡有變簡易之義,誠非立名之本意。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回顧2016年中華太極館,促成兩岸歷年最大規模的推手技藝交流,於第六屆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中、舉辦第12屆志堅盃全國太極拳錦標賽、獲邀前往美國東岸及中國大陸的珠江三角洲等地區,舉辦太極拳推手教練與裁判講習會,其鬆柔訓練法獲得各地同道的回響,吳榮輝老師並發表太極拳推手三十年著作,內容包含鬆柔拳架與推手訓練法、心法要訣、太極拳經論哲理及老、莊的人生哲學修養功夫等等,為了回饋台灣同道,凡定購30本書(含鬆柔太極拳)以上的團體,吳榮輝老師將免費安排2小時的體驗課程。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121日,中華太極館舉行農曆年前的感恩餐會,邀請館內師兄姊、太極拳同道及前輩60餘人參加,餐會前先舉行祭拜祖師爺的儀式,大家依宋師生前慣例,由「泉」字輩的大師兄胡惠豹代表,向楊氏歷代太極拳祖師爺神像行三跪九叩禮,期許祖師爺保佑大家來年身體健康,拳藝推展順利,隨後由易簡太極拳三寶,胡惠豹、李金傳及朱兆楠等三位師兄,分別講述當年跟隨宋師學習太極拳的經過,分享學習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及拳法技藝,回憶當年與師門大家族互動的點點滴滴,讓與會者好像回到過去的時光隧道。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簡太極拳是宋志堅宗師極力推廣的拳術,因與鄭曼青大師之簡易太極拳的起首二字顛倒為用宋志堅老師特地說明: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胡惠豹老師1932年生於台灣雲林斗六,在嘉義高工接受初中部及高級部教育,1952年畢業後參加全國性的就業考試,以優異的成績錄取後被分配到當時經濟部商品檢驗局的基隆化學實驗室,當時宋志堅老師也在基隆商檢局的動物檢疫室,但彼此並不相識,1956年胡先生與洪錦沙女士結為連理,婚後住進基隆商檢局的宿舍,正好與宋志堅老師相臨,但彼此僅是同事間的鄰居關係,直到1970年宋師在商檢局開班指導同仁太極拳時,才與宋老師熟識,在經過初級班培訓課程再到高階的師資課程後,使他與宋師更為親近,並獲得老師的賞識,於1979年正式拜入師門,成為易簡太極拳的入門弟子。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前輩常言,太極10年不出門,這是說明太極拳推手技藝必須長時間訓練才能有所體悟,1984年我在國父紀念館首次接觸太極拳時,看到很多中老年人積極的投入練習行列,在好奇心的使然下我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一年後我有機會接受宋志堅老師的指導後,發現拳法內涵武術、修身、健身及養生等多種功能,是一項值得終身學習的技藝,難怪有那麼多中老人投入訓練的行列。我25歲拜師入門,當我對鬆柔技藝略有體悟,正想全心投入太極拳的訓練時,卻要立即面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同時兼顧事業、家庭與太極拳技藝訓練的問題,如何拿捏及分配每一天的時間及有限的體力,成為當時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與課程,這可能也是國父紀念館廣場前,很少有青壯年人在學習太極拳的原因吧!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訓練鬆柔太極拳的三個階段,依太極拳論:「由著熟而慚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前輩常以聽勁、懂勁、階及神明等三個階段來檢視個人鬆柔應變的能力,聽勁是訓練身手著熟的階段、懂勁是訓練身手輕靈的階段、階及神明是訓練身手虛空的階段,所以太極拳經言:「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習者必須以輕靈的身手做為鬆柔太極拳之首要目標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若僅從外觀來看,很難判斷身體是否已達到鬆柔的程度,習者若沒有明師指引,往往易被外在的感官所蒙蔽,朝外在呈現的姿勢去努力,一般人總認為若能做到腿抬得高,筋骨拉得開,及外觀動作優美,就是具備鬆柔太極拳的要素,其實不然,因為「內斂涵藏」的太極拳動作,是身體各大環節放鬆後所呈現的動作,其哲理是由內而外,不容易由外觀來判斷其鬆柔境界,所以必須藉由老師的手感來檢驗身手的輕靈感,才能使習者朝鬆柔拳法的領域邁進。下列依師門傳授之要訣,及個人修練經驗提供三種檢驗鬆柔拳法的途徑: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