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質疑「太極不動手」,何以會有拳架的招式與推手的應用,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武術不同的地方,如同老子第四十章的哲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太極拳法跳脫一般人原有的動作模式及行為思考邏輯,就武術功能而言它提供一種有別於少林武術及西方拳擊的另一類技藝,就內在修養功夫而言,它提供佛法以外另一類內在心靈修煉的途徑。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曼青大師生前在解讀太極拳經論要義時,留下很多訓練身手鬆柔的要訣,如「美人掌」、「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吃大虧佔大便宜,吃小虧佔小便宜」等等。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簡太極拳協會台北市分會國父紀念館班的太極拳推手技藝班, 2015924日每週上午7:00-8:30上課,開班至今已進入第二期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運動的特質依經論要義,是由腳而腿而腰行於手指,所以腿力訓練是拳架與推手技藝首先要建構的基本功。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八法與揣摩五法是身手走化、招法應用及感應彼此氣勢消長的兩大核心技藝,而五行步法(進、退、顧、盼、定)是延續招法及氣勢不可缺乏的關鍵技藝。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0年起有機會獲邀前往世界各地,從事太極拳教學之旅,在過程中發現,道德經是極為普遍被研讀的經典,只是東西文化的差異在理解上有時難免有落差,但追求心靈上的安寧與自在是東西方不變的方向,尤其是年過50歲的太極拳學員,有更明顯的渴望。

    在每次的講習會中,我也常以道家的觀點來討論太極拳的有用與無用,例如:鄭曼青大師的37式拳架,與宋志堅老師的易簡64式,從外觀來看如經論所言:「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方」,易簡64式的拳架膝蓋還超過腳趾頭,有些人質疑此種拳架的可用性,認為這不符合力學的實用原理,甚至質疑他們的鬆柔功夫。個人以道家的觀點來看太極拳架之訓練法,認為拳架是求全身各大環節的大鬆大柔,而不以實用性去考量,以「體、用」來說拳架是為了訓練全身各環節之鬆柔,所以鄭曼青大師提出「太極不動手」的訓練法,在推手訓練法強調「吃虧即是佔便宜」的法則,「不動手」與「吃虧」是要放下用的意圖,使全身各大環節「放鬆」,放鬆促使身心靈合而為一,全身鬆透柔極,自然能展現「以柔克剛」的技藝。這是經論所謂「極柔軟而後極堅剛」的內涵,也是朝「因敵變化示神奇」之妙用邁進的過程。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八法(掤、屢、擠、按、採、挒、肘、靠  )與揣摩五法(黏、貼、連、隨、不丟頂)是推手訓練中的兩大核心技藝。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第十四屆青年盃全國太極拳錦標賽於3月6日在高雄市鳳山體育館舉行,包括國小組、國中組及高中組的選手九百。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推手切磋彼此應有的心理素質,一是逆勢者要無條件的順從對手的身手,二是順勢者要放下內心的執著跟隨對手而動,兩者皆是「謙讓」的修養功夫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德培老師1919出生於浙江省的紹興,享年九十有六。紹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風鼎盛,文人匯集的地區,也是中國各地朝廷官員挑選師爺必會造訪的聖地。

R.H.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